為進一步提升森林資源管理保護水平,優化改善生態環境,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林業局從智慧科技、資源整合、責任制度三方面入手,采取九項措施加強森林資源管理,取得了較好成效,為今后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了可參考、可復制的經驗模式。
抓智慧林業、科技興林,促管理成效。一是推動林業信息化建設。建立森林資源管理“一張圖”“一套數”動態監測體系,構建“天上看、網上管、地下巡”的森林資源保護監督體系,及時掌握森林資源動態變化,重點區域建立實時監控網絡,提高預警預報和查處問題的能力。二是開啟“三位一體”監管新方式。探索建立起各鄉鎮林業站值守、地面gps不間斷巡檢和空中無人機定期巡查相結合的巡護檢查新模式,并與傳統管護手段有機結合構建起了全方位、立體式、智能化的森林巡護監測體系,提升了監控和管控能力。三是實施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和林業站建設。積極推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實施方案落實,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之間的矛盾,不斷深化改革,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;“十四五”期間將繼續申報標準化建設資金,逐步推進林業站標準化建設。
抓資金統籌、人員整合,促生態保護。一是統籌生態發展資金。以鄉鎮為單位,充分統籌生態林、天然林、環保、水利、應急等資金,整合成綜合利用的生態發展資金,用于森林資源保護、生態環境整治、鄉村振興項目等,促進生態保護。二是建立網格化森林管理機制。將全縣森林資源劃分成347個網格,實行網格化管理。改進林業基層管護站點運行機制,落實管護責任,建立管護中心,為護林員配備gps手機卡設備,形成“一格管一片、一格定一人”機制,使百名護林員與243萬畝管護區無縫對接。充分發揮智慧林業管理平臺作用,利用福建省林業巡護調度指揮云平臺系統,把全縣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落實落細。三是開展聯防聯動管護模式,完善護林員管理機制。采用“村推、鄉聘、站管、局統籌”方式在全縣聘用護林員347名,修改完善《清流縣護林員管理考核暫行辦法》。
抓責任落實、制度執行,促綠色發展。一是壓實責任,全面推進林長制建設。建立縣、鄉、村三級黨政領導負責的林長制責任體系,壓實地方黨委政府森林資源保護主體責任。各級林長按照責任區域劃分,掛包抓片對森林資源保護、林業產業發展等工作進行督導。二是加強宣傳培訓,強化制度落實。充分利用廣播、電視、報紙、短視頻等媒體,大力宣傳林業法規政策、森林資源保護和林業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。在重點林區、公路兩側、山間岔路口等處設立“六綠”“護林防火”宣傳警示牌,組織動員廣大群眾訂立護林公約、清明森林防火村規民約等,實行群防群管。開展保護森林資源公益廣告宣傳活動,及時曝光典型案例,宣傳保護森林資源、改善生態環境的先進事跡和典型經驗,不斷增強廣大干部群眾依法護林意識。積極開展基層行政執法培訓班、林地一張圖更新、打擊毀林專項行動、森林督查、護林員能力提升等專業培訓,提升管理水平。三是為生態林和天然林實施森林保險。按照政府補貼、引導并鼓勵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林農等參加保險的方式,調動多方面力量共同投入,森林保險覆蓋全縣130多萬畝生態林和天然林。